“感谢法院组织‘老船长调解室’调解,让我们追回了工资!”近日,在荣成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,船员许某某、丛某某、于某某送上锦旗,原选择打官司的渔船欠薪案,法院指派驻调解中心的行专调委会开展调解,法官在场为欠薪船东计算了应诉所需花费的“经济账、时间账、信誉账”,被告向原告当场支付拖欠工资款。
近年来,荣成市以创建“万家荣和”社会治理品牌为主线,坚持资源整合、功能融合、力量协同,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,有效提升定纷止争、维稳促安工作效能。今年以来,市、镇两级综治中心妥善化解较大以上矛盾纠纷1248件,调处成功率98.9%,平均办理时限缩短23%。
整合资源 建强组织协调体系
在县级,将矛盾纠纷调处、公共法律服务、法院诉前调解、检察院刑事简案办理、信访群众权益保障、民生诉求处置、心理服务和社会信用8个中心,统一整合为荣成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,实现群众解决矛盾“最多跑一地、只进一扇门”。司法、信访、法院、综治等部门和20多个调解组织根据实际需求,采取常驻、轮驻、随驻等多种形式,依托中心一揽子“兜底”受理处置群众矛盾纠纷。
在镇街,按照“1+7+X”模式(以中心为枢纽,整合信访、法律、矛调、网格、民生、治安、心理7个板块,集成行政执法、应急管理、森林防火、海上治理等相关功能),全部建成实体化综治中心,相关工作人员集中办公,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。
在村居,以农村“两委”干部及网格员、协管员为主体,吸纳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、老模范、老退役军人“五老”人员参与,与职能部门“双报到”队伍、平安建设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、“一村一法律顾问”等力量协调联动,一线调解村民纠纷。
协同联动 凝聚多方解纷合力
心理服务+调解,县镇两级设置“舒心工作室”,村居成立“舒心工作站”,邀请“心旅阳光”专家参与,采取线下坐班、线上接访等方式,为矛盾纠纷当事人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。
法律服务+调解,安排130多名法官、律师、“一村一法律顾问”等力量,定期到各级矛调机构坐班,既全过程提供法律服务,又针对调解结果答疑释惑,真正做到“案结事了”“事心双解”。
信用管理+调解,建立信用调解机制,对主动参与矛盾调处、有效解决群众矛盾诉求的,根据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,给予相应信用加分激励;对不主动履约践诺、蓄意滋事闹事的当事人,运用信用提示、信用警示、信用公示、失信惩戒“四步工作法”处置,有效调解疑难复杂纠纷。
荣成市将坚持以人为本,持续聚焦打造“万家荣和”社会治理品牌,发挥好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平台功能,解决好群众烦心事、操心事、揪心事。